当前位置: 新华国智研究院 > 国智书评

书评|《刚性泡沫》:泡沫镀金时代 何处安放真实的繁荣?

2025-03-13 09:23:41 来源:新华国智研究院

导读:在这个信用无限扩张的魔镜里,每个经济体都在照见自己扭曲的倒影。朱宁教授用“刚性泡沫”的棱镜,折射出承诺永不破灭的现代经济寓言。当政府信用与市场预期缔结刚性契约,当风险定价机制被行政意志架空,我们是否正在集体签署一份透支未来的魔鬼协议?这部经济学的手术台记录,解剖的不只是金融市场的病灶,更是整个时代的认知困境。



——新华国智研究院•国智书评工作室  出品




朱宁,著名经济学家,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,美国康奈尔大学金融学博士。曾任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,著有《投资者的敌人》《刚性泡沫》等多部产生重大影响的著作。在《刚性泡沫》增订版中,朱宁教授用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市场观察经验,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悖论丛生的经济元宇宙。


泡沫的镀金时代:当承诺成为新货币


在《刚性泡沫》增订版中,朱宁教授构建的认知坐标系,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光怪陆离的经济世界。他通过二十年全球市场观察的淬炼,用独特的分析框架,击碎了“永续增长”的集体幻觉。在这个镀金时代,刚性泡沫如同一个巨大的幻象,笼罩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头。


“刚性兑付”这个金融学术语,在朱宁教授的解剖刀下,升维为理解当代经济的元概念。当政府信用无限背书市场风险,政策工具箱异化为预期管理工具,刚性承诺便如同一种新型的货币,流通于整个经济体之中。这种货币看似可靠,实则充满了隐患。


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边界模糊,使得风险定价机制失去了应有的作用。市场参与者不再关心风险的大小,只关注是否有刚性承诺的背书。当所有人都相信“大而不倒”的潜规则时,风险定价的标尺便永远扭曲了。这种扭曲不仅存在于金融市场,更渗透到了整个经济体的每一个角落。


繁荣的代价:被透支的繁荣

在《刚性泡沫》中,朱宁教授揭示了“刚性螺旋”的惊人现象。隐性担保催生道德风险,道德风险倒逼更强干预,干预深化扭曲市场定价,定价失真酝酿更大危机。这个死亡螺旋如同一个巨大的黑洞,吞噬着现代经济的活力与创造力。


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狂欢、影子银行的野蛮生长、房企高周转的生死时速……这些看似独立的经济现象,在朱宁教授的框架里呈现出惊人的同构性。它们都是刚性承诺催生的畸形产物,是经济繁荣背后被透支的代价。


当所有市场主体都笃信“大而不倒”的潜规则时,风险定价的标尺便失去了意义。市场不再根据风险的大小来决定价格,而是根据是否有刚性承诺的背书来决定。这种扭曲的风险定价机制,使得风险被无限放大,而收益则被严重低估。最终,当泡沫破灭时,整个经济体都将承受巨大的损失。


刚性的困局:安全网如何成为束缚网


在新增章节中,朱宁教授关于“预期刚性化”的论述堪称振聋发聩。当市场主体形成“政府必然救市”的路径依赖时,经济周期被人为熨平的代价,是市场出清机制的全面失效。这就像给经济体持续注射类固醇,短期肌肉暴涨的背后,是器官衰竭的倒计时。


在刚性泡沫的背景下,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。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干预市场,试图维持市场的稳定。然而,这种干预不仅无法真正解决问题,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棘手。市场出清机制被人为破坏,导致资源无法得到有效配置。


书中提出的“繁荣税”概念极具穿透力。每一轮危机延后处理,都在向未来征收巨额税款;每个刚性兑付案例,都在透支制度信用的本金。当这种代际剥削成为常态时,我们实质上在建造一座债务驱动的“繁荣金字塔”。这座金字塔看似雄伟壮观,实则摇摇欲坠。


破茧之路:在刚性与弹性间寻找平衡点


朱宁教授并没有停留在批判的层面,而是给出了“韧性治理”的突围方向。他主张用“有限刚性”替代“绝对刚性”,通过建立透明的预期管理机制,让市场重新学会风险定价的生存技能。这需要决策者具备“与不确定性共舞”的智慧,在兜底民生底线与保持市场弹性间走好钢丝。


在“韧性治理”的框架下,政府不再是市场的干预者,而是市场的守夜人。政府通过制定透明的规则和制度,引导市场参与者进行理性决策。同时,政府还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缓释机制,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。这种治理方式既能够保持市场的活力与创造力,又能够防止市场出现过度波动和危机。


书中关于“熔断式改革”的设想充满智性光芒。设置可预期的改革过渡期,建立风险缓释的泄洪通道,用制度设计给市场主体必要的“断奶”缓冲。这种渐进式解套策略,既能够避免刚性破裂的灾难性后果,又能够防止刚性强化的恶性循环。


重构繁荣:在真实世界中寻找锚点


在增订版中,朱宁教授新增的全球比较视角极具现实意义。从日本“失去的三十年”到欧洲债务危机,刚性泡沫的破灭从来不会温柔降临。这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,刚性泡沫的破灭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代价。


朱宁教授警示我们,当经济叙事从“增长奇迹”转向“风险管控”时,我们需要重新校准发展观的内涵。过去的增长奇迹往往依赖于高风险和高杠杆的推动,而这种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。我们需要转向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方式,注重风险管控和制度建设。


书中提出的“韧性增长模型”给予了我们重要启示。这个模型强调容忍适度的市场波动、保留必要的风险暴露、接受有限度的局部出清。这种“带病生存”的智慧,或许比追求绝对安全的执念更接近经济规律的本质。


在真实世界中寻找锚点,意味着我们需要回归经济规律本身。我们需要认识到,经济波动和风险是不可避免的。我们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应对机制,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。同时,我们还需要注重制度建设,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。


结语:敬畏规律,穿越泡沫迷雾

在《刚性泡沫》的结尾处,朱宁教授用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总结了全书的主题:“当所有刚性承诺终将接受时间检验时,或许唯有保持对规律的敬畏,才是穿越泡沫迷雾的永恒罗盘。”


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刚性泡沫的本质和危害。刚性泡沫是违背经济规律的产物,它无法永远存在下去。当时间流逝,刚性承诺终将面临考验。而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需要保持对规律的敬畏之心,遵循经济规律进行决策和行动。


穿越泡沫迷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它需要我们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市场观察经验,还需要我们具备勇气和智慧去面对可能出现的挑战和困难。但是,只要我们保持对规律的敬畏之心,坚持理性决策和行动,就一定能够穿越泡沫迷雾,走向更加繁荣和可持续的未来。


在这个过程中,朱宁教授的《刚性泡沫》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宝贵的指南。它不仅揭示了刚性泡沫的本质和危害,还为我们提供了突围的方向和策略。这本书不仅是一部经济学的手术台记录,更是一部关于经济繁荣与危机的深刻反思。


【新华国智研究院锐评】:当所有刚性承诺终将接受时间检验,或许唯有保持对规律的敬畏,才是穿越泡沫迷雾的永恒罗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