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-07-15 08:59:13 来源:经济日报
从广东、上海、江苏、辽宁四地的调研实践看,新质生产力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加快形成,低空经济、电子信息、装备制造等产业快速发展,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推动、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,突出体现为“四个注重”。
注重统筹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,促进产业提质增效。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,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,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才有坚实牢固的内在基础。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紧密联系、相互作用,两者如果能够实现良性循环,对带动产业链、创新链更高效耦合将起到关键作用。从调研实践看,有利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因素不断积累。四地把高水平实验室(研究所)作为重要的创新载体,汇聚高水平科研团队,在推动原创性技术方面实现更好协同。在成果转化方面,各地聚焦打通产业孵化堵点,创新运作模式,提高了转化效率。从无到有、从有到多,技术加快在产业层面应用,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良好、宝贵的场景条件。
注重锚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,促进产业转型升级。调研中涉及的企业、创新联合体等,都将智能化作为企业竞争优势培育的重要方面,在提升生产工具智能化水平方面发力,以智能化带动节能降碳,提升绿色化发展水平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,实现产业转型升级,除了靠智能化、绿色化的牵引带动外,还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配套跟进。产业体系的融合化成为提升产业能级的重要力量。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,前沿科技跨领域交叉融合趋势更加明显,转型升级在一个完整的产业网络中进行,效率也大大提升。
注重优化营商环境和产业发展结合,促进企业活力释放。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载体,培育新质生产力,除了硬科技、硬件保障配套外,还有一个关键就是营商环境。可以说,经营主体对营商环境的满意度,直接决定了投资意愿和效率,对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也将产生重要影响。四地在提高政府服务水平、提高政务服务效率方面的务实态度,经营主体与政府部门在职能界定方面的清楚明了,增强了经营主体的信心。以做好企业服务工作为抓手,推动当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,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微观主体创造力、积极性也将被更好地激发。
注重人才培养、引进同步并进,促进人力资源系统集成。当前一些地区培育新质生产力,所依托的人才主要分为4个类别,即高水平的技术工人、工程师、研发人员和运营管理人员,共同推动创新活动从实验室研发到车间生产、市场销售的闭环。除了存量人才的激励和使用外,还有人才培养体系与之相适应,很多省市通过与大学共建研究院、推动开展校企合作等模式,实现了对人力资源的贯通培养。此外,各地“筑巢引凤”,在人才招引方面不断探索新模式和新举措,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打下了良好基础。
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,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工程,任重道远,需要持之以恒、扎实推进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是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。当前,新质生产力发展实践已成型起势,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也必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动力。
(作者 魏琪嘉 系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、研究员)